“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有效提高了风险分析与判断,实现了“互联网+”。相比于互联网金融,银行在大数据方面更具有先天的优势,相对来说也更容易实现。
财蜂金融认为,在“互联网+”时代,银行不仅要面对鉴别参与方的真实身份、保障网络数据传输的私密性、防止信息篡改、追溯用户交易行为、使用电子签名作为可靠的法律凭证等安全挑战,更需要对以下三方面予以重点关注:
一、客户身份精准识别和认证
人民银行于2015年12月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中再次强调要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实名制。
传统金融业务在开户时一般采用面对面身份认证的方式,也就是面签,柜员会鉴别用户证件的真伪、人证是否相符及是否用户本人真实意愿。
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金融业务,减少面签环节,为客户办理业务提供便利性,在线身份确认这一环节上面临着较大的欺诈风险。
要解决在线身份认证的难题,就必须从多维度来认证用户身份。目前,银行业通常利用已有的实名认证的身份标识来帮助实现在线的身份认证。
除此之外,银行业也可以结合大数据对参与方的属性进行识别,比如,定位信息、设备指纹、行为规律等。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建立一个分层次、多维度的身份识别体系,便捷、精准地实现客户身份识别和认证。
二、保证交易的完整性和合法性
保障交易信息在互联网上传输的完整性和合法性成为金融交易的重中之重。财蜂金融表示,传统银行业务通过在纸质协议上的手写签名、签章来保障业务的法律效力。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线上操作完全实现了无纸化,如何保障交易的法律效力,防止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不被恶意篡改成了一个难题。实践证明,基于数字证书的电子签名技术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办法。
财蜂金融认为,在网络环境中通过数字证书可以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签名和签验,实现互联网金融交易中的身份认证问题,并确保网上传递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使用数字证书,可以完美地解决互联网金融交易中的四个主要安全问题,为互联网金融交易参与方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以财蜂金融https://www.facaishu.com/自主研发的财蜂发财树举例说明,其与国内领先的电子合同订立服务提供商-中国云签进行深度合作,平台项目资料均订立电子合同,并具有纸质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并具有保全公证书做好公证保障,全程保障资金收益。
三、基于大数据实现互联网金融的精准风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网络加速下的资金流转不但方便了生活,也推升了风控漏洞的监管成本。低效的人工信息整合能力加剧了信息不对称下的欺诈风险,应用“大数据”实现征信服务,建立一套快速、智能、精确的一体化信用评价解决方案,已成为破解互联网金融风控难题的关键。
财蜂金融认为,“大数据”之“大”在于数量之大,未来银行通过绑定用户数据、收集用户交易信息、打通数据壁垒、整合用户线上数据资源,共享例如位置信息、学历信息、社交信息等多种用户信息,将会实现从财富、安全、消费、社交等多个维度进行用户画像绘制,建立用户信用报告,评估信用风险,更加全面地反映个人、家庭、企业的金融状况,完成对风险事件的及时预判,这将对普惠金融的实现甚至银行业态产生革命性影响。以财蜂发财树APP为例,通过与好贷、蜜蜂数据联手合作,建立了多维度的征信数据,减少标的逾期与坏账的发生,并通过28道立体风控全方位保障项目安全。
随着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利用大数据进行精确控制风险将会变得愈加普及,更加稳固金融行业的安全。因为,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比安全更为重要的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